首页 - 文库 - 农学专业为什么不建议报考(选择农学专业的原因)

农学专业为什么不建议报考(选择农学专业的原因)

2023-09-24 03:27

网友提问:

你为什么会报考农业大学?外界对农学类专业存在哪些偏见与误解?

优质回答:

真是没想到,这个问题会有这么多的大V在关注,并且分享了各自的亲身经历,很感动,我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这两个问题,希望能给广大的朋友们尤其是准备报考农业大学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报考农大是我综合考虑高考成绩、地理位置、专业实力和学校综合实力这四项最终做出了决定,而外界对农业大学尤其是农学类专业的误解主要在于“他是个学农的”,对专业和能力有一定的偏见。

为什么会报考农业大学?我在中国农业大学里读了6年,从本科的农田水利工程到硕士的农业水土工程,这对我们很多人来说不是什么难度,我也最终顺利的拿到了硕士学位,但这并不是计划好的,每一次抉择都是跟着当时的情况变化而变化。不过每一次的决定都是我自己做下的,是非成败,无怨无悔。

我最心仪的专业是建筑工程,高考目标学校也不是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而是江苏的东南大学对于我现在的母校当时甚至根本就没有关注过,不是说她不好,是根本没想过会产生交集。然而,跟很多人一样,高考失利,离预计的分数差了不少,东南大学估计是没戏了,但依旧不想放弃学习工程,甚至做了准备,不惜为此放弃一本选择二本。最终筛选了一遍全国的高校,选中了比较适合的中国农业大学。具体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是高考成绩。我的高考成绩与它的要求基本一致,在高考成绩出来后,对照历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录取情况和当年的录取要求,我做出了判断,基本可以。

二是地理位置。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虽不如南京来的方便,好在也不远,更主要的是北京是我们的首都,集中了全国最顶尖最丰富的教育、文化、科技和政治资源,肯定能够增长不少阅历。

三是专业实力。我心仪的专业是建筑工程,当事不可为时,我最终瞄准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水利工程,它的实力在全国数一数二,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了它,而没有选择同院土木工程最根本的原因。

四是综合实力。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农业知识的最高学府,是每个农业人梦想的殿堂,她的综合实力稳定在前三十位,农学实力更是全球顶尖,这是我当时最好的选择,我没理由不选她!!!

其他网友回答

的确,在很多高考生及家长的眼中,报考农学类专业,还以为就是种地、养猪牛等。他们不知道,在我国本科层次教育中,一共12大学科门类、740个本科专业中,农学是其中的一个学科门类,包含了43个本科专业,其中有林学、水产、草学、动物医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植物生产类等6个专业大类,绝不只是种地、养猪牛那么简单。

农学的规模太小

农学偏冷,是因为我国的本科教育中,这个学科门类招生规模太少太少,整个农学43个本科专业,年招生规模只有7万余人,抵不上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0万+招生人数。

几个农学门类典型的专业招生规模。农学专业年招生规模为7000人、园艺9000人、植物保护5000人、植物科学与技术1500人、茶学2000人、烟草600人,袁隆平所从事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500人、动物科学8000人、动物医学1万人、林学3500人、园林1.2万人、水产养殖学3500人、草业科学1500人等等,其它专业培养人数规模更少。

大家看到,在农学门类中,招生规模最大的是园林、园艺、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农学等5个本科专业规模较大,占据了农学门类招生总规模的70%左右了。

从招生规模最大的几个专业来看,与大众所认识的种地、养猪距离还是非常远。从开设高校数量来看,开设园林专业的本科高校仅有170所、园艺专业123所、动物医学79所、动物科学90所、农学77所等。在热门专业上,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高校达到969所之多。

农学在本科教育中的现状

中国必须是一个农业大国,14亿人口的口粮,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所掌握,而我国的农学人才培养,几乎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这并不是我们之福。光有房地产、铁公基,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吗?我想不能,即使美国,强大的农业也是他们的根基。

我一直建议,在我国的本科层次教育中,缩减所谓的热门专业办学规模,大幅扩大农学门类招生规模,这其实也是给农村、偏远以及爱好农学的学生们一个机会,只有大量的农学类人才的培养,才能让这个第一产业有着强大的技术、人才保障,才能真正实现袁隆平先生的将中国人的口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梦想。

的确,在我们今天的教育,已经畸形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全民赶潮流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电气类专业,其它什么生化环材、法学、医学、马哲、艺术等等,都被人当作坑、当作退出专业,而农学更是无法进入大众的法眼,几乎是缩在最冷僻的角落中,苟且生存。

大家看看,国内依旧还有近30所农业大学,而农业学院高校更有达到60所左右,但大多农业大学不再只办农业类学科,很多往工科、经济学等学科方向转,变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农业大学,真正是我国农业之福。虽然,我国985高校中都有2所农业类高校,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但他们俩加上那几十所农业大学无法满足国内广大农村、农业对人才的需求。

农学真的没有出路?

为解决农村学生考大学的问题,教育部门为农村孩子提供了国家专项、地方专业等各种专项招生,2021年又开始了乡村振兴计划招生,可是,真正对农业的人才培养与投入,几乎还是没有。这不是教育之福,也不是中国农业、农村之福。

在城市,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也只能拿着4000元以下的工资,如果学得一手真正的农技知识,在农村,每个月弄上4000元收入真的很难吗?并不难!难还是难在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学而优则仕,人人都去考公务员,人人都想当官,没有了农业,官从何出?

笔者估计,不出20年,农学肯定会翻身,今天的农村现状,的确让人心疼,像我们这种当年奋力脱农的人,依旧还是根在农村,常年回农村走一走,才发觉,今天的农村,才是最美的风景所在。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农业类包含农林牧副渔的所有专业,农学类仅指农和林专业,而我恰巧就是那个农学类“养猪”的。其实以当初的高考成绩,家人是想让我报考医学类相关专业的。但是耐不住我当时的幼稚无知,不成熟,想着一个内向的妹子去处理医患关系真的是头疼,真真是不想报考医学类。然后,因为自己是农村出来的,从小父母最常说的就是:“一切都要靠你自己的,以后我们也没法给你找路子,走后门啥的。”就那么脑子一热,想着兽医也是医,毕业出来找不到工作还可以回家养猪,就这样兽医专业得到了我。(现在最大的感慨就是:现在流的泪就是当初脑子进的水!)

其次,在本科阶段(大一到大三上半年),我依旧是那个天真无知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考研读博的事,一心想着毕业了去大猪场工作个5年左右然后回家创业,养猪致富。然后除了专业课各种磨刀霍霍向猪羊外,其他课程几乎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混着(这心态真的要不得,不给自己留后路啊!),就这么到了大三上半学年结束。那年寒假,自己向班主任申请去了猪场实习。当时因为是女生,猪场里同事都挺照顾我的,那些脏活累活对于我一个从小干农活的妹子来说也都没问题。让我突然决定考研的是:每天早上起来,在穿衣服那一刻,那浓浓的扑面而来的无处可逃的便便味道。以及后面回家,将近一周还被老妈嫌弃身上自带便便味道的经历。然后我就读了研究生。

然后硕士期间因为遇见了自己比较无法适应的实验室生活,那时候觉得这辈子都不想再读书科研了。硕士毕业应聘的是技术顾问(当初面试的时候说的很清楚,可以接受短时间在猪场但是不能一次超过5个月),但是很不幸,再次被老板派到猪场工作了。在猪场的四个月,天天上班,无休,早6:30晚7点。同时如果有猪老板来买猪还得应酬,喝酒。毫不夸张,那时候硬生生的又把胃搞坏了。那时候就想我不要干了。在第五个月的时候刚好有朋友说原来的母校有个课题组招科研助理,都不带思考的就报名面试了,最后上了。

在做科研助理期间,遇到一个非常好的老板(导师)。每天都在愉悦和快乐的氛围里。后面老板跳槽到现在学校,而我也成了他的博士生。

以上就是我整个学习经历。我想说,农学类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自己个人规划。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不要给自己断后路。以前有个老师说:你不需要去纠结、去决定选哪一个是正确的适合你的,当你拥有足够资格的时候,正确的适合你的自然就在你面前。

其他网友回答

最近又是填志愿的时候了,我来简单谈谈农学专业的问题吧。

我高考结束并不是选农学的,我本科是学海洋生物学的,属于理学。但是我本科做的方向和农业关系很近。后来研究生阶段转向了农学,学习水产养殖专业。这个问题我主要回答三个方面,一是都是谁选择了农学,二是农学现在到底学什么,三是学完都干啥去了。

都是谁选择了农学?农学是冷门专业,所以在各大高校内,专业分数线相对较低。所以农学专业的同学很多是调剂至农学专业的,真正一开始就想上农学的学生很少,这类学生一般家里自己开设养殖场、农场之类。

农学现在到底学什么?本科阶段学的东西会比较泛且浅,但是大部分农学专业都会要求一个很长的实践学习,相对来说,学习的很多东西都是能在工作中实际使用的,比较接地气。农学作为一门科学,和公众想象的肯定是有偏差的。以我的专业为例,水产养殖不仅仅是教大家如何养鱼,更重要的是如何高效养殖,学习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比如,研究鱼的营养需求,改良饲料配方,提高效率;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学会预防和治疗疾病;研究环境对水产动物的影响,研究水产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更环保的健康养殖;研究物种间的协作,利用套养的方式提高饲料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进行生态养殖;研究水产动物繁育的规律,人工实现繁育,提高苗种产量,降低市场价格;人工干预繁育,优育有选,人工育种;了解水产动物的基因表达,激素调节,人工转入基因,大幅缩短育种时间,等等。这只是其中一些方向。农学是一门现代科学。

学完都做什么工作?因为农学有很多调剂生,所以毕业后转行的很多,但是本行业的工作其实很好找。需要注意的是,农学相关的工作,男生会更好找工作。公务员岗位和事业单位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本科生招的较少,一般需要硕士毕业。各大养殖单位的技术员,工作岗位很多,分红也很高,广东福建的一些渔场,技术员分红在30-70万一年。但是工作强度很大,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各大饲料和兽药公司的开发岗和销售岗。开发岗待遇一般是10-30万,一般需要硕士以上。销售岗基本都是本科男生,收入各凭本事,一般在10万以上。还有个体经营,兽医咨询之类岗位。水产相关专业收入都还不错,缺点就是,地点一般比较偏僻,忙时工作强度也很大。

其他网友回答

这么多人关注农业偏见问题,有意思!偏见产生于熟悉,没有神秘感,每个人都可以说两句;偏见也产生于不熟悉,不知道其中的奥秘,所以会有偏见。现实中最歧视农业的是农民,或者是农民出身的人。他们的大多数对农业认识处在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状态。以为自己熟悉,其实知之甚少。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偏见和歧视。就像公众歧视卖猪肉的,而不歧视卖电脑的一样。

记得,有个县让畜牧局长当教育局长,遭到家长普遍反对,殊不知这个畜牧局长不是管理猪,而是很会管理人,是县领导反复斟酌,为加强教育领导做出的决定,因为大多数人反对而放弃。其中损失,家长们是不可能知道的。

去年新冠疫情肆虐,人们把矛头对准中国疾控中心,只因为一个学兽医出身的人当了疾控中心主任,殊不知这个叫高福的人是世界闻名的病毒专家。内行人都知道,农业大学的病毒专业知识对预防人类传染病更有其独到之处,因为很多传染病最初是动物传人的。

一切偏见和歧视,本质上都源于对该事情的无知。随着公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偏见和歧视现象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