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传播的结果。 IP是品牌传播的逻辑。
品牌传播必须有自己IP的基调。这是很多传统品牌的尴尬。如今,品牌传播带有时代特征和媒体特征。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将会具有很强的互联网特征。
在传统时代,营销界经常存在品牌与销售之间的争论。这就是营销界过去提出的,销量代表品牌。有人说,品牌做得好,销量就会做得好。也有人说,一旦销售做好了,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品牌了。也就是说,过去的品牌传播大多依靠传统的宣传方式,更多的是通过销售来建立品牌传播的美誉度。
第一种观点是品牌运营可以独立于其他营销工作。例如,品牌速观认为,品牌是传播的结果,感知大于事实。
第二种观点认为,品牌是一切营销传播的结果,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切营销传播活动的最终记忆点。绝对的销售产生绝对的品牌,而品牌是销售沟通的结果。这是极端观点之一。
在现实的营销世界中,有快速传播的品牌,也有绝对销量的品牌,但通常都是互有因果的。品牌传播带动营销努力,营销传播的结果反哺品牌。
所以,在营销话语体系中,IP就是品牌传播的逻辑。品牌传播就是把品牌IP化。
大多数品牌的基因决定了它们无法成为IP,尤其是那些行业巨头和大众品牌。将传统品牌传播迁移到互联网有两种方式:
首先,尽可能IP化。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本身就是品牌和产品的统一体。与互联网迁移不同的是,寻找新的沟通渠道是很困难的。
二是把品牌做平台,把新产品的传播打造成IP。